
镜头的首要任务是将被测物清晰、准确、无失真地成像在相机传感器上。它的性能直接决定了图像质量的上限,后续的软件算法只能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,而无法弥补镜头本身的缺陷。
这七个参数构成了镜头选型的核心框架,它们相互关联,需要综合考虑。
这是最基本也是首要的匹配参数。镜头的成像圈必须大于或等于相机的传感器尺寸,否则图像四周会出现严重的暗角甚至黑边。
原则: 镜头支持的传感器尺寸 ≥ 相机传感器尺寸
常见传感器尺寸: 1/1.8”、 2/3”、 1”、 4/3” 等。
错误示例: 为1”的相机配了一个支持2/3”传感器的镜头,会导致图像有暗角。
镜头和相机需要通过接口连接,必须确保接口匹配。
常见类型:
C接口: 工业视觉中最常见,后焦距离为17.526mm,体积小,成本低。通常用于传感器尺寸小于1”的相机。
CS接口: 与C接口螺纹相同,但后焦距离为12.5mm。C接口相机可以通过一个5mm的接圈使用CS接口镜头,反之则不行。
F接口: 尼康单反相机接口,后焦距离长,常用于大面阵相机或线扫相机。
M42 / M72: 常用于大靶面相机。
原则: 确认相机接口,选择对应接口的镜头。
焦距决定了镜头“看多远”和“看多广”。它是决定系统布局的关键。
计算公式:
其中:
= 焦距
= 工作距离
= 传感器尺寸(在FOV方向上的尺寸)
= 视野范围(你希望看到的物体范围)
定性关系:
焦距越短: 视野越大,工作距离越近,景深越大,畸变通常也越大。
焦距越长: 视野越小,工作距离越远,景深越小,能将远处物体放大。
选型步骤:
确定你需要的FOV(视野范围)。
确定可用的WD(工作距离,即镜头到物体的距离)。
查询你所用相机的传感器尺寸S。
利用公式计算出大致的焦距f,然后选择最接近的标准焦距镜头(如8mm, 12mm, 16mm, 25mm, 35mm, 50mm等)。
光圈用F数表示(如F1.4, F2.0, F2.8, F8, F16)。
影响:
进光量: F值越小,光圈开口越大,进光量越多,图像越亮,适用于低光照环境。
景深: F值越小,景深越浅(背景虚化效果);F值越大,景深越大(整个视野内都清晰)。
选型建议:
精度测量: 为了获得整个视野内都清晰的图像,通常需要缩小光圈(使用较大的F值,如F5.6-F8),以减少像差和获得大景深。
高速应用: 需要大量光线,应选择大光圈(小F值) 镜头。
注意:光圈过小(F值过大)会因衍射效应导致图像分辨率下降。
镜头的分辨率必须能支持相机的像素,否则相机的高分辨率就失去了意义。
概念: 镜头分辨率通常以每毫米能分辨的线对 来表示。相机的分辨率取决于像元大小。
匹配原则: 一个像素对应一个像元。为了充分发挥相机性能,镜头的分辨率应满足:
例如:相机像元大小为3.45μm,则所需镜头分辨率 ≥ 1000 / (2 * 3.45) ≈ 145 lp/mm。
MTF曲线: 这是评估镜头分辨率和对比度性能最科学的图表。曲线越高、越平缓,说明镜头性能越好。应选择在相机传感器中心到边缘范围内MTF值都较高的镜头。
畸变是镜头固有的光学缺陷,导致图像中的直线在边缘处变弯曲。
类型:
枕形畸变: 直线向外弯曲。
桶形畸变: 直线向内弯曲。
影响: 对尺寸测量、定位等应用影响极大。
选型: 选择远心镜头可以几乎消除畸变。对于普通镜头,应选择低畸变型号(如畸变率<0.1%),或在软件中进行畸变校正。
景深是指在焦点前后能够成像清晰的深度范围。
影响因素:
光圈: 光圈越小(F值越大),景深越大。
焦距: 焦距越短,景深越大。
工作距离: 工作距离越远,景深越大。
选型考虑: 如果被测物体有高度差(如凹凸不平的表面),必须确保镜头的景深能够覆盖整个高度范围,否则部分区域会模糊。
在某些特定场景下,常规镜头无法满足要求。
原理: 主光线平行于光轴,消除了透视误差。
优势:
零透视误差: 物体在视场内移动,其成像大小不变。
极低畸变。
景深范围内放大倍率恒定。
应用: 高精度尺寸测量、定位、对有厚度物体的检测。
缺点: 价格昂贵,尺寸较大。
用途: 专为配合线阵相机使用而设计。
特点: 分辨率极高,畸变极小,专门针对一维扫描优化。
用途: 用于极近距离、高放大倍率的拍摄。
特点: 通常在1:1到1:10的放大倍率下工作,像差校正极好。
明确需求:
检测内容: 是尺寸测量、缺陷检测、字符识别还是定位?
系统精度要求: 最小需要分辨多少毫米的缺陷?(这决定了相机的像素和镜头的分辨率)
视野: 我需要看多大的范围?
工作距离: 镜头前端到被测物的距离可以是多少?
物体状态: 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?有无高度变化?
环境光: 光照条件如何?是否需要额外光源?
选择相机: 根据精度和速度要求,确定相机的分辨率、传感器尺寸和像元大小。
计算焦距: 使用公式 计算出大致的焦距。
初步筛选: 根据计算出的焦距、相机接口和传感器尺寸,筛选出几款候选镜头。
精细匹配:
对于高精度测量,优先考虑远心镜头或低畸变、高分辨率的定焦镜头。查看MTF曲线,确保边缘分辨率足够。
对于表面缺陷检测,关注镜头的对比度和均匀性。
对于有景深要求的场景,计算所需景深,并通过调整光圈、焦距和工作距离来满足。
对于动态物体,需要大光圈镜头以保证进光量。
品牌与预算: 在预算范围内,选择知名品牌(如 Edmund Optics, Computar, KOWA, Navitar, Zeiss, Moritex等),其光学性能和一致性更有保障。
实际测试: 如果条件允许,最好的方法是将候选镜头在实际环境中进行测试,直接观察成像效果是否满足要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