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信扫码
在线客服
意见反馈
热线电话
返回顶部

15950935420

在线客服wx:15950935420
首页 >新闻资讯

机器视觉检测之3D检测

分享到:
点击次数:277 更新时间:2025年10月29日08:34:45 打印此页 关闭

机器视觉检测之3D检测

1. 什么是3D检测?为什么需要它?

3D检测 是指通过视觉传感器获取物体的三维信息(点云、深度图、网格等),并在此基础上识别、定位、测量和分析物体的技术。其输出不仅仅是“是什么”(分类),更重要的是“在哪里”(三维空间中的位置和姿态)和“怎么样”(三维尺寸、形状等)。

为什么需要3D检测?
2D视觉受限于以下因素:

  • 信息丢失:丢失了深度(Z轴)信息。

  • 对光照敏感:颜色、阴影变化极易影响检测结果。

  • 无法处理高度重叠:难以区分堆叠物体的层次关系。

  • 无法进行精确三维测量:无法得到物体的真实尺寸、体积或三维轮廓。

3D检测的优势在于:

  • 提供空间信息:精确获取物体的XYZ坐标和旋转角度(6个自由度,6-DoF姿态)。

  • 不受表面颜色和光照影响:基于形状进行检测,稳定性更高。

  • 能处理复杂堆叠:可以分辨出堆叠物体中每一个个体的位置和姿态。

  • 实现真三维测量:直接进行体积、平面度、共面度等复杂测量。

2. 核心硬件(3D图像采集技术)

实现3D检测,首先需要能获取3D信息的传感器。主流技术可分为以下几类:

2.1 光学非接触式(主流)

  1. 激光三角测量法

    • 原理:一束激光线投射到物体表面,由于物体高度的变化,激光线在相机视角中会发生形变。通过分析这种形变,可以计算出每个激光点的深度信息,扫描整个物体或线扫可形成3D点云。

    • 优点:精度高(可达微米级)、速度快。

    • 缺点:易受反光表面干扰、视野相对较小。

    • 应用:精密零部件检测、焊缝跟踪、电子元件测量。

  2. 结构光

    • 原理:投影仪将一系列编码的光斑(如条纹、网格)投射到物体表面,相机捕捉因物体形状而变形的图案,通过解码计算得到深度图。

    • 优点:精度高、速度快、一次成像即可获取整个视野的3D数据。

    • 缺点:易受环境光干扰,不适用于户外。

    • 应用:苹果Face ID、工业零件分拣、物流体积测量。

  3. 立体视觉

    • 原理:模仿人眼,使用两个或多个相机从不同视角拍摄同一物体,通过寻找匹配的特征点,利用三角测量原理计算深度。

    • 优点:硬件成本较低、适合室外环境。

    • 缺点:依赖物体表面纹理,对于无纹理或重复纹理物体效果差;计算复杂度高。

    • 应用:自动驾驶、机器人导航、农业收割。

  1. 飞行时间法

    • 原理:传感器向场景发射调制过的脉冲光,通过计算光从发射到返回传感器的时间差或相位差,直接得到每个像素的深度值。

    • 优点:抗干扰能力强、工作距离远、帧率高。

    • 缺点:分辨率相对较低、精度受限于时钟精度。

    • 应用:服务机器人避障、手势识别、人员计数。


3. 核心软件算法与处理流程

获取3D数据(通常是点云或深度图)后,需要一系列算法进行处理和分析。

3.1 传统方法(基于特征)

  1. 预处理:点云滤波(去噪、降采样)、分割(将场景中的物体与背景分离)。

  2. 特征提取:提取点、线、面等局部或全局特征,如:

    • 法向量

    • FPFH / SHOT(快速点特征直方图/签名直方图)

  3. 匹配与定位

    • 模板匹配:将待检测物体的CAD模型与场景点云进行匹配(如使用ICP - 迭代最近点算法),找到最佳的位姿变换。

    • 特征匹配:将场景中提取的特征与模型库中的特征进行匹配,估算物体姿态。

3.2 深度学习方法(主流趋势)

深度学习极大地推动了3D检测的发展,尤其是在复杂场景下的鲁棒性。

  1. 基于多视图

    • 将3D点云投影到多个2D平面(如俯视图、前视图),然后使用成熟的2D CNN(如YOLO, Faster R-CNN)进行检测,最后将结果融合回3D空间。

    • 优点:可以利用强大的2D检测网络。

    • 缺点:信息在投影过程中有损失。

  2. 基于体素

    • 将3D空间离散化为规则的体素网格(3D像素),然后使用3D CNN进行处理。

    • 优点:结构规整,易于应用3D卷积。

    • 缺点:计算量和内存消耗巨大,分辨率受限制。

  3. 基于点云(直接处理):

    • PointNet/PointNet++:开创性地直接处理无序点云,通过对称函数保证排列不变性,能够进行分类、分割和检测。

    • VoxelNet / PointPillars:一种混合方法,先将点云划分为体素,提取每个体素内的特征,再转换为伪图像用2D CNN处理,平衡了精度和速度,在自动驾驶中广泛应用。

    • 3D SSD / 3D R-CNN:类似于2D目标检测的思路,但在3D空间中生成候选框(3D Bounding Box)并进行分类和回归。

4. 典型应用场景

  • 工业自动化

    • 机器人无序抓取:引导机器人从料框或传送带上准确抓取随意放置的零件。

    • 高精度三维尺寸测量:检测零件的平面度、垂直度、孔径、体积等。

    • 装配验证:检查多个部件是否正确安装到位。

    • 缺陷检测:检测物体的凹坑、划痕、变形等三维形貌缺陷。

  • 自动驾驶

    • 障碍物检测与跟踪:检测车辆、行人、骑行者等,并预测其运动轨迹。

    • 高精地图创建与定位:利用激光雷达(LiDAR)构建环境的三维地图。

  • 物流与仓储

    • 体积测量(DWS):快速测量包裹的体积,用于优化仓储和计费。

    • 货品盘点与分拣

  • 医疗与生物

    • 手术导航牙齿矫正模型扫描细胞形态分析

5. 挑战与未来趋势

  • 挑战

    • 数据量大:3D点云数据通常非常密集,对计算和存储要求高。

    • 算法复杂度:3D数据处理比2D更复杂。

    • 成本:高性能3D传感器(如高线数激光雷达)仍然昂贵。

    • 标定与集成:多传感器(相机、激光雷达)的联合标定和系统集成有难度。

    • 缺乏标注数据:3D数据的标注比2D图像更加耗时费力。

  • 未来趋势

    • 传感器融合:结合2D彩色图像和3D深度信息,取长补短。

    • 更高效的网络结构:研究更轻量、更快的3D深度学习模型,以适应实时性要求。

    • 自监督/无监督学习:减少对大量标注数据的依赖。

    • AI与物理模型的结合:将物理规律(如刚体运动)融入神经网络。

    • 边缘计算:将3D检测算法部署在嵌入式设备上,实现端侧智能。

总结

3D检测是机器视觉领域从“感知”走向“认知”和“行动”的关键桥梁。它通过多种硬件技术获取物体的三维信息,并借助传统算法和深度学习模型进行解析,最终实现对物理世界的精确理解和交互。随着硬件成本的下降和算法的不断进步,3D检测的应用范围必将越来越广泛。



上一条:MORITEX镜头品牌介绍 下一条:视觉检测之打光的重要性